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报酬的自然人。
一、劳动者的分类
按劳动方式划分:
体力劳动者:以体力消耗为主,如建筑工人、快递员。
脑力劳动者:以脑力消耗为主,如科研人员、教师、行政人员。
按就业形式划分:
全职劳动者: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固定工作时间(如企业职员)。
兼职劳动者:利用业余时间为其他单位 / 个人提供服务(如副业者)。
灵活就业者:包括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非全日制用工(如外卖骑手)。
二、劳动者的权利
核心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
不受歧视获得就业机会,自主选择职业和岗位。
2.取得劳动报酬权
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奖金,加班工资需依法支付:
平日加班:150% 工资;
休息日加班:200% 工资(可调休除外);
法定节假日加班:300% 工资。
3.休息休假权
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产假等;
每日工作≤8 小时,每周至少休息 1 日。
4.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用人单位需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条件和防护用品;
特殊工种、高海拔地区职工可申请提前退休。
5.职业技能培训权
有权参与培训提升技能,用人单位或机构应提供机会。
6.社会保险和福利权
用人单位须缴纳 “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公积金);
劳动者在退休、患病等情况下享受相应待遇。
7.劳动争议处理权
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争议;
对违章冒险作业有权拒绝并检举。
三、劳动者的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按劳动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2.提高职业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业务水平。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
4.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考勤、流程)。
5.遵守职业道德:秉持诚信、敬业,维护职业声誉。
四、特殊群体劳动者权益保护
1. 女性劳动者
就业平等权:禁止性别歧视;
特殊保护:孕期、产期、哺乳期享有产假(如 98 天基础产假,各地可延长)、哺乳假。
2. 未成年工(16-18 周岁)
禁止从事高危工作(如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岗位);
限制工作时间,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 残疾劳动者
就业平等权:用人单位需提供适合岗位;
法律保障:《残疾人保障法》明确就业支持措施。
五、劳动者权益保护途径
1.协商: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达成和解。
2.调解: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权益受损 30 日内提出)。
3.仲裁:劳动争议必经程序,解决工资拖欠、合同纠纷等问题。
4.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5.行政投诉: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违法行为(如欠薪、未缴社保)。
以上是关于劳动者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萤火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