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是多久
2023-04-13 07:01:00 平台律师整理
导读:
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是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时开始计算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有明确的被告、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等。
展开全文
一、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是多久
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是六个月。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经过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如下: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
4.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原告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事实根据是提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理由。
三、行政诉讼可以请求法律援助吗
行政诉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请求法律援助的。萤火法务网提醒您,法律援助是免费的,是以申请为基础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受援人的申请后,指派有资格的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受属地管辖。根据法律法规,未委托代理人、辩护人的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援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知识推荐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如何认定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

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抚养权,法院一般依据哪些因素来判决?


卖礼品卡为什么被判非法经营
2025-01-22
儿子不赡养父母怎么办、该上哪个部门告儿子
可以到居委会,或村委会请求帮助调节。达不到目的,可以到本地法院提出诉讼。
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