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后多久开庭
2023-03-16 07:10:00 平台律师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后六个月内开庭,即当事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人民法院审查起诉条件并进行立案,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主体、有明确的被告、诉讼请求等。
展开全文
一、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后多久开庭
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后六个月内开庭,行政诉讼受理以后,法院一般会在六个月内择期开庭,并依法作出判决;如果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会在四十五日内择期开庭,并及时审结案件。萤火法务网提醒您,具体的开庭日期则要由法院视情况来确定,并及时地通知各当事人。
二、行政诉讼法立案程序
行政诉讼法立案程序如下: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人民法院会对原告提起的诉讼材料进行初审,审核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受案法院管辖,符合条件的进行登记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三、行政诉讼立案条件有哪些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所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并提供被告明确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的详细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原告应提供与争议事实有关的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并填写证据清单,注明证据名称、份数、证明对象及提交时间。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知识推荐
劳务派遣三方合同能解除吗

合同到期公司倒闭怎么如何支付赔偿金


卖礼品卡为什么被判非法经营
2025-01-22
儿子不赡养父母怎么办、该上哪个部门告儿子
可以到居委会,或村委会请求帮助调节。达不到目的,可以到本地法院提出诉讼。
可能感兴趣